鍵盤式手風琴傳入我國的時間較之鍵鈕式手風琴要早許多年,由于歷史的原因,使得鍵盤式手風琴在我國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它因攜帶方便、節奏感強、音色變化豐富、大眾場合能充分表現自我等諸多方面的優點深受人們喜愛,被譽為是“背在身上的小樂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在全國興起的考級熱和日益增多的對外交流,也促使手風琴教學與演奏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與提高。
鍵鈕式(巴揚)自由低音手風琴是在80年代末悄悄進入我國的。一些具有超前意識和開拓精神的教師,看上了它諸多方面的優點,并開始探討它那獨特的演奏技法。天津音樂學院率先開設了巴揚自由低音手風琴的專業課,使我國專業手風琴的演奏和教學,在原有的基礎上更趨全面和完善,并開始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
我是在參加第五屆中國國際手風琴藝術節的觀摩時對巴揚手風琴產生興趣的。俄羅斯演奏大師們那出神入化的演奏自不必說,單就巴揚琴本身音域的寬廣、和聲的豐富以及演奏家們的雙手在鍵鈕上的疾速而準確的演奏,就已經令人大開眼界、拍案叫絕了。在一飽眼福的同時,我心里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愿望——我想嘗試一下巴揚琴的彈奏。于是,我買了一臺國產巴揚琴,一個音、一個音地進行練習,在經過兩年時間的摸索和教學嘗試之后,我發現它在以下幾個方面優越于普通鍵盤手風琴:
在音域方面,傳統120 貝司鍵盤手風琴的低音僅有一個八度的7個音,不分高、低音,其余的貝司只能用來演奏固定的大三、小三和七和弦,這使手風琴的音域受到了限制,難以表現大型作品。而雙系統自由低音手風琴(這當然也包括自由低音的鍵盤琴),即在傳統120貝司的基礎上,通過一個轉換裝置,變為自由低音的排列,原傳統低音的第一、二排仍是對位低音和輔助音,原大三和弦變為自由低音的輔助音,原小三、屬七、減七和弦成了自由低音的基本音。它的排列除音高外,大致與巴揚右手鍵鈕排列相同,二十四個大小調的自然音階和半音階均可在兩種相同的指法上進行選擇。目前,意大利產的布伽里97鍵巴揚琴左手自由低音的音域由E — b , 106鍵的巴揚琴左手自由低音的音域由E — c ,這樣,在傳統低音的基礎上,左手貝司增加了55個至58個低音鍵鈕,與右手鍵鈕相接,幾乎達到了與鋼琴相同的音域,加上多種音色的轉換,使手風琴的結構和表現力更加完善豐富。
就右手而言,鍵盤式手風琴的音域只能表現f—a 之間的音樂作品,而鍵鈕式右手97鍵的手風琴,音域由G—e ,106鍵的右手音域由E—g ,許多難度大、音域寬的大型作品在巴揚琴上都能演奏。這樣,演奏巴赫和斯卡拉蒂的作品,完全可以按照古鋼琴的原譜彈奏。
在鍵距方面,巴揚手風琴八度的感覺就像鍵盤琴五度鍵距一樣,不論手大手小的兒童,演奏起來都沒有難度,更沒有那么多的顧慮和心理障礙,而且能很輕松地彈奏十度以上的音程。如:馬格蘭特改編的《音樂會獨奏曲》、楊文濤老師改編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張國平老師改編的《鐘》等。其中某些八度音程連續跳進的樂句和段落,如果在鍵盤上演奏,要想做到快速而準確,必須在方法得當的基礎上苦練相當的時間才有可能,否則,不僅速度提不起來,而且準確性也難以保證。然而,在巴揚琴上演奏就會容易許多,且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做到準確無誤。
在音鍵排列方面,鍵盤式手風琴右手部分與鋼琴鍵盤排列相同,兩個相鄰的鍵均是小二度音程。而巴揚手風琴兩個相鄰鍵鈕上下、左右的排列,分別是小三度、大二度和小二度音程,所有鍵鈕均在一個平面,手感一致,不像鍵盤琴的白鍵和黑鍵有高低之分。另外,我覺得巴揚手風琴最大的優勢在指法設計方面。右手鍵鈕部分前三排為基本音鍵鈕,后兩排為輔助音鍵鈕,第一排和第四排、第二排和第五排的排列一模一樣,二十四個自然大小調音階、半音階一般只需要二、三、四指來彈奏,每個調都有完全相同的六種指法任意選用,而且,任何一個大三、小三、七和弦以及它的轉位只需要一種指法就可完成。特別是琶音的演奏,在鍵盤琴上,因鍵距寬,且有黑白鍵的高低不同,通常手指跨越幅度大,易影響速度和準確性,而巴揚琴則可瀟灑自如,毫不費勁地完成。這樣,極大地方便了演奏者對各種高難度樂曲的演奏,使其有更多的注意力用在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上。
在教學方面,我做過實驗。兩個新班同時開課,使用同一教材起蒙,鍵盤班開始學右手時較巴揚班容易,因為do 、re 、mi 、fa 、sol按照鍵盤排列正好是1、2、3、4、5的指法,學生自然會將這些唱名與指法連在一起,至少在這個音域里手型在鍵盤上固定后,用順指法彈奏時不容易出差錯;而巴揚琴很靈活,開始上鍵時,手指就要移動, do 、re 、mi 、fa 、sol分別要用2指彈do,4指彈re、fa,3指彈mi、sol,且要在三排鍵鈕上彈奏,相對較鍵盤琴難一點,但這種思維模式形成后,盡管音域由原來起步的5個音逐步增加,鍵盤班開始出現穿指、越指、擴指、縮指時,就容易出差錯了。而巴揚琴的指法運用依然是以2、3、4指為主(1、5指為輔)。練同樣難度曲目,巴揚琴就顯得輕松多了。一段時間后,巴揚班明顯地比鍵盤班進度要快。有些天賦較好的孩子,一年多的時間就可以趕上和超過已學多年的學生。我的一位學生在無任何器樂基礎的情況下,強化訓練了一年,在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手風琴藝術節比賽中,取得了初賽第一名、決賽第二名的好成績。這不能不說是巴揚琴為她增添了騰飛的翅膀。另外,有鍵盤基礎的學生,更是可以通過幾條音階、琶音和幾首樂曲的練習,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就能基本掌握巴揚琴的一般演奏方法。
每年一度的中國國際手風琴藝術節,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推動了我國手風琴事業的發展。由此可見,在吸取國際上新的觀念和信息的同時,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推廣巴揚手風琴在我國已勢在必行。但巴揚手風琴在我國起步時間不長,琴廠和師資都還在探索階段。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同行關注和加盟巴揚手風琴演奏和教學的行列,使巴揚手風琴能夠和在我國有著多年傳統的鍵盤手風琴一道比肩齊驅、共創輝煌。
以上淺述,是自己在教學中幾點體會,實屬一孔之見,謬誤難免,但我愿拋磚引玉,與專家和同行們共同商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