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弓弦民族樂器之王二胡發展越來越倒退 前言: 二胡是我國流傳最廣、最具有代表性的弓弦民族樂器。胡琴好入巴渝曲,萬里還鄉釃酒樽,一語道盡了二胡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只有二胡能夠彈奏出家鄉的曲子,哪怕還有萬里,也有著迫不及待的歸家之心。在民族樂器薪火相傳的今天,二胡卻始終難以做到中...
20年8月4日16:54更新
合成纖維替代蟒皮 “仿生二胡” 走綠色生產之路 昨天獲悉,江蘇省第二批鄉土人才“三帶”名人結束公示,無錫二胡制琴名師卜廣軍等21人入選。“三帶”名人評選條件苛刻,要求既能帶領技藝傳承、又能帶強產業發展,還能帶動群眾致富。卜廣軍是無錫梅村古月琴坊的第二代傳人,以他名字命名的鄉土人才大...
20年6月8日11:1更新
擂琴:又名“擂胡”,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一種拉弦樂器。是中國著名民間藝人王殿玉(1899~1964)在墜胡的基礎上改革而成,它較墜胡音量大、音域寬、音色美,最早稱之為“大弦子”,“大擂”。王殿玉是山東省鄆城縣人,他家境貧寒,自幼因出天花而雙目失明。他曾拜師學習墜胡等民間樂器的演奏,由...
12年6月24日15:20更新
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種哈薩克族民間流行的彈撥樂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樺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桿細長,上面有8—10個品位,兩根絲弦或鋼絲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 冬不拉,又名東不拉、東布拉,是中亞地區的傳統彈撥樂器,在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新疆的哈薩克族中尤其流行。琴桿...
11年4月7日18:0更新
三弦:又稱“弦子”,我國傳統彈撥樂器。柄很長,音箱方形,兩面蒙皮,弦三根,側抱于懷演奏。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 三弦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滅六國完成統一后,就征發黎民百姓去邊疆修筑有名的萬里長城...
11年4月7日17:48更新
京胡,又稱胡琴。拉弦樂器。 京胡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18世紀末,隨著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形成,在拉弦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京胡主要由琴桿、琴筒、弦馬、琴弦和弓子等部件構成。京胡的琴筒呈圓筒狀,是京胡的音響共鳴部分...
11年3月31日17:55更新
形制 二胡和其他弓弦樂器的構造基本相同,分為琴桿、琴筒、琴軸、及琴弓等部件。除琴弓為竹制外,其他部件均為木制。琴筒主要分圓八角和方六角兩種,此外還有扁圓筒、圓筒等形制。二胡琴筒一側蒙有蟒皮,這與中胡、高胡相同,而板胡琴筒是用椰子殼制作的,一側則用木版粘住。京胡幾個部件都是...
11年3月31日17:52更新
板胡 板胡屬于中國民樂中的弓弦樂器,琴筒由木料或椰子殼制成,它的發音清脆而響亮,適用于表現熱情奔放的曲子。除了獨奏外,它也是北方的戲曲(如河北梆子、評劇、豫劇等)的主要伴奏樂器。 板胡在中國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品種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是我國多種梆子腔戲曲,北方...
11年3月29日16:42更新
京胡 京胡,又稱胡琴。拉弦樂器。 京胡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18世紀末,隨著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形成,在拉弦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京胡于清乾隆年間在胡琴基礎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劇伴奏而得其名。 ...
11年3月29日16:38更新
一、木材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檀木最上。次之為烏楊或新木,其他雜木制作的二胡只可作為初學練習之用。 選購二胡在材料上當然是紅木的好了,那么什么是紅木、怎樣區別其優劣呢?看了本文后您應該有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
10年9月15日16:5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