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欸乃》
錄入時間:2012/3/13 14:49:00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教程]
古琴名曲《欸乃》,最早見于明代汪芝輯《西麓堂琴統》(1549年),亦有人稱其為《漁歌》或《北漁歌》,有多種傳譜,現琴家所奏多以《琴譜正傳》(明黃獻撰于1547年)的十段無詞《漁歌》發展而成。其曲意歷來根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七言古詩《漁翁》來解釋,故也有人認為此曲乃柳宗元所作。
此曲為十八段,首段以吟唱性旋律為基調緩緩鋪開,撫琴之勢如同展開一張立軸的山水長卷般,既松且靜,清風一推,蕩開波浪層層婆娑細紋,如緩風習習,一派閑適悠然的氣息。悠長婉轉,節奏平穩,不躁不訥,不漾不墜,毫無簇擁堆積之感,似行舟平蕩,青山相隨,心境開闊無礙。在第四段中,古琴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調,旋律典雅持重;而當第八段再現時,則采用泛音彈奏,水聲淋漓,鼓蕩飄逸,顯示出一種飄逸的意趣。行至中段,樂曲由一轉位作以轉折,繼而情緒更為輕盈,如行舟順暢,迎風而立,心情如水路迎舟,款款如歌。又有音色玲瓏,似水花偶濺衣裾,剔透清涼,更添意趣;經過變化反復后,琴聲愈加流暢自如、通達豁然,山水之秀,盡收視野,云水相融,情致愈濃。樂曲的尾聲是一個C徵調,空曠且余韻裊繞,告輕舟已遠,言諸世事已了然,感慨萬端,難以盡述。只是待要重尋來時蹤影,早已杳無痕跡,空留青山碧水作追憶。(編輯/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