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暫停招生21個本科專業,超過學校現有本科專業總數的20%。
為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現有專業結構,西華大學近兩年在專業動態調整中祭出大動作。僅在2021、2022年兩年間,學校就將招生專業從99個減到77個。同時扶優扶強,將優質資源向重點發展的特色優勢專業傾斜。
譬如在2021年,學校根據對招生形勢、就業需求以及技術發展趨勢研判,主動停招了“釀酒工程”本科專業,將師資等資源整合并入“生物工程”專業,并在該專業中設置釀酒相關領域方向,旨在實現辦學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
2022年,“生物工程”專業成功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同年,西華大學完善“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推進學校內涵建設發展的改革經驗,也被四川省廳作為典型案例在官方網站進行報道,供省內其他高校參考、借鑒。
此前,麥可思研究曾特別邀請到西華大學教務處處長蔣珍菊,請她就該校相關工作開展經驗進行分享。
如今,“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對高校而言已不陌生。自2017年底,教育部發布《關于推動高校形成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聯動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來,各地和各高校便開始了構建“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的探索。
2021年以來,西華大學以“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改革為契機,建立了包括招生和就業數據在內的量化模型,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評估、調查、檢查等手段,對專業教育質量進行動態監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蔣珍菊處長向麥可思研究介紹,目前西華大學專業教育質量動態監測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發展質量、教師教學質量、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教學設施與資源、教育管理與服務、教學成果、上一年度存在問題是否改進等幾個方面;從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專家評價、社會評價多個渠道收集在校生、畢業生、用人單位及社會各界對專業教育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此外,學校還非常注重評價結果的反饋與應用。據此前媒體報道,西華大學以貫穿入學到畢業后5年累計10年時間為一個完整信息反饋周期,基于各類調研結果的分析總結,形成新生調查報告、招生白皮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用人單位跟蹤調研報告等8個報告。其中,招生白皮書、就業白皮書、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分析報告側重于分析總結當前招生、就業、人才培養的實際狀況;新生調查報告、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用人單位跟蹤調研報告、中短期人才培養質量調研數據報告則面向不同群體搜集教育改革意見,并將其結果運用到專業調整中,如停招、預警個別畢業生認可度不高的專業。
2022年,在試行一年后西華大學正式出臺了《本科專業結構優化和調整管理辦法》。據了解,該校專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涉及師資隊伍、專業開設條件、專業對學科支撐、實踐教學效果、生源影響及就業、人才培養質量、專業社會聲譽等幾個方面。其中,人才培育質量和就業質量會是學校重點考察的指標點。
每年,學校通過持續開展的專業綜合評價,開展專業結構優化和調整,推動專業建設的內涵式發展。
專業的壓減停撤一直是高校專業結構調整中的難點。蔣珍菊處長表示,學校已在文件中明確,調整專業師資隊伍支撐不足、學科專業基礎不強的本科專業;撤銷部分實力弱、發展乏力且對社會發展及經濟建設支撐度不高的本科專業。對處于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期內,或專業認證有效期內的專業,不予進行調整,根據綜合排名情況,予以相應處理。
西華大學依據各專業辦學水平等具體情況,建立了專業預警、減招和停招機制。
若某個專業屬于6種情形之一,譬如在教育主管部門等其他官方組織的專業評估中得分處于60~70分之間,或在學校組織的年度專業綜合評價中被評為“C”級及以下,或上一年度就業去向落實率低于70%等,將被預警;預警期為1~2年,其間將減少其招生人數。如果限期整改后各方面指標明顯好轉,綜合評價明顯提升,則恢復招生計劃。
若某個專業屬于5種情形之一,比如在教育主管部門等其他官方組織的專業評估中得分低于60分,或在學校組織的年度專業綜合評價中被評為“D”級及以下等,則被暫停招生;暫停期為5年以內。如果超過5年未整改或整改效果不明顯的,撤銷相應專業;整改效果明顯的專業,則納入預警專業管理,恢復招生指標至預警階段的水平。
專業布局不再謀求“大而全”,及時調整淘汰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的專業。西華大學為主動適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專業調整基礎之上,進一步注重將就業指導服務及需求深度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提高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的契合度。
2023年3月,四川省教育廳和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聯合公布了首批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名單。西華大學四川智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成功入選。據悉,學校結合四川省“5+1”產業發展規劃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跟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主流發展趨勢,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抓手,積極構建“2+2”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賽—創”協同育人模式。
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涉及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以及材料工程、信息科學等新工科專業改革的專業,均處于汽車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具有專業屬性和學科融合的特征。在設定的專業定位下,產業學院構建了以大類基礎為鋪陳,以學科交叉為特征,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自主學習為抓手的專業建設路線,重點打造工程案例式課程以及政校企多元協同發展平臺。
同時,產業學院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合作模式,構建共享型實踐教學平臺,建立具有專業基本能力、工程綜合能力、復合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基地;利用高校的教師資源補充企業研發團隊,進行產品聯合攻關、技術轉化等研發工作提升,形成產學結合協同育人長期合作機制。共建校企課程,選聘企業專家為產業教授,開展學術交流和課題研究等深入交流,校企協同重構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提升工程技術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
今年7月,四川省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省教育廳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年來,該省通過建立專業預警和動態調整機制、實施重大教改項目引領等舉措,高校學科專業結構逐步優化,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但仍存在部分高校專業調整“慣性大”“反應慢”“力度小”,人才培養方案定位不準、適應性不強,與產業發展新業態、職業崗位新要求、就業工作新動向脫節等問題。
《意見》中提出,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建立有效運轉的省校兩級“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使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匹配度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結構性就業矛盾整體緩解,人才培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高校作為改革主體,如何把相關功夫落到實處?相信西華大學的工作實踐或可以給更多大學提供一些借鑒。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黑檀木——一般市場價6000以上 黑檀木屬于高級的木材,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貴木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