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音階與琶音彈奏方法
1、手指要彎曲,以指尖部位觸鍵 觸鍵時,各手指最前端小關節要挺立,形成向外支撐的弧形狀。 彈琴時手指要有一定硬度,彈出的音才會結實,有力。如塌陷,一定彈不出充實的聲音。 彈琴時,指尖觸鍵時間越短,琴音的泛音震動延留也越長。 2、手指抬高 每個指頭彈每個音之前、之后都要抬高,暫間隔不彈的指頭也要抬高。抬時,手指要保持彎曲。 彈琴時手指抬高,指頭才能距琴鍵一定距離,才可產生足夠的慣性力,彈出結實有力的聲音,使聲音有足夠的泛音震動延留。 再者,練琴時手指抬高,還可加大指頭的動作量,增強手指彈奏機能的訓練效果。這就是手指抬高的原因。 3、以手的掌關節為發力點 要以手指與手掌相交處的掌關節為彈奏的主要發力點。掌關節要發出足夠的力量,必須做到: 1、動作敏捷; 2、動作幅度盡量大; 3、 動作用力。 4、手指要用力,手腕和小臂要放松 手腕和小臂這兩處彈琴最易緊張,酸累的部位,要盡量放松。這方面,不少人都遇到一個矛盾:手指用力,手腕和小臂即下意識地隨之用力和緊張; 5、用手指處自身的獨立力量, 切勿用手腕、小臂來加壓、加力 衡量借助手腕、手臂有無加壓、加力的外觀標準,是看彈奏時手腕和小臂有無強烈抖動。如抖動強烈,則表明在加壓、加力; 反之,如加以約束使之強烈抖動不得,則失去加壓、加力的可能。 因此,克服手指因無力而借助手腕、手臂這一毛病的有效辦法就是,彈奏時嚴格約束手腕和小臂的強烈抖動,便手指在無外力借助下自行活動,逐漸練出獨立功力。 6、手掌、手腕和小臂要大體成一直線, 并與鍵面基本平行 手腕最好略低于手掌,而絕不可高于手掌。 因為,有條規律:手腕略低于手掌,彈出的音就能結實、有力,顆粒感強;而手腕高于手掌,彈出的音必輕飄、模糊、缺乏果粒感。 7、手背內、外兩端高低要大體相等, 整個手背呈基本水平狀 人的手指中,四、五指最弱,不少人彈琴因四、五指無力支撐,致手背外端四、五指處向外下斜塌陷,形成手背內高外低,四、五指彈出的音也因而軟弱模糊。 克服這一點的辦法是,彈奏時嚴格限制住手背外端下陷,甚至在使用四、五指時,有意識地將手背外端微微提高,給四、五指以足夠空間充分活動,使其力量慢慢練出。 8、大指前半截應自然向里微微彎曲, 后半截與手掌要稍有間隙 大家可以試試,大指若外撇,不僅大指本身緊繃、僵硬,連手的整個內側半邊也必然緊繃、僵硬。 9、手指、手掌, 特別是掌關節處都要凸起、挺立 整個手,形成一個自然形態的“架子”、“模子”狀。這個“架子”、“模子”既不能緊繃、僵硬,又不可松垮、散軟,而要松緊、軟硬適當,呈自然狀態。 10、整個手臂要置于自己感到適當、 舒適的自然位置 有些人彈琴兩手肘、兩臂緊緊夾著身子。也有些人彈琴兩手肘、兩臂過分外撇和高懸。這都是壞習慣,應糾正。 11、右手往上彈或左手往下彈時, 兩手大指每彈完一個音后, 應即刻向內彎曲收進掌心下 大指收進時,須做到幾點: 1、松弛、自然、不可緊張、生硬; 2、在下個彈奏手指彈奏之時同時收,不可遲后; 3、果斷迅速收,不可遲疑、緩慢; 4、一收到底,不可只收一半; 5、收時,手腕高低不變,手腕不可拱起。 為什么大指要收進呢? 12、右手往下彈或左手往上彈時, 兩手三或四指繼大指之后彈時的抬高動作, 要切實做出 因為,這里三或四指彈時,要交迭越過大指上方,跨度較大,動作較難。 正確彈法是:大指下彈時,三或四指同時彎曲地抬高,再彈下;三或四指抬高時,掌關節及手掌前端亦一并上抬;而手腕要保持原有高度,勿上拱。 13、彈音階與琶音, 手指觸鍵有兩條重要準則 1、要盡量集中手指觸鍵那一瞬間的力量; 2、要盡量縮短手指觸鍵那一瞬那的時間。 很多人都以為,彈琴手指動作中最難、最重要的環節是手頭下彈;其實,下彈后指頭離鍵上抬的環節同等重要,而且,從一定角度說,難度還超過下彈。 14、彈奏時注意掌關節和 包括手指小關節在內的指尖部位 一些人彈琴手指技術欠佳,歸根結底是掌關節和指尖功力不足。因此,訓練手指彈奏技能,應著重掌關節和指尖的訓練。使掌關節靈活、有力,指尖堅硬、敏銳。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