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小提琴怎樣才能發出悅耳的聲音?這是幾乎每一個學習小提琴的人都會問的一個問題,也有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反復想過怎樣回答,后來發現,這可能是小提琴演奏中最難回答的問題之一。
一位演奏家在演奏一個樂曲時,發音好不好,雖然需要從很多方面來評判,但基本還是:聲音的穿透力、力度的掌握、音色是否符合樂曲的要求。而這些,都必須掌握在演奏者手中。其實,小提琴是最有靈氣的樂器,如果你掌握得好,它就像有生命一樣,能發出你真正需要的聲音。一般以為,只有好琴才能發出好的聲音,但是如果只有那些價值連城的名琴才算好琴的話,那么,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小提琴家能自己擁有一把那樣的琴。其實,只要不是太差的琴,所用方法正確,也可以發出很不錯的聲音。用不正確的方法拉琴,很好的琴,也只能發出難聽的聲音。
而且,一個好的小提琴家,經過較長時間,可以將一把一般的小提琴'拉成'一把很不錯的琴,而一把很好的小提琴,被不對的方法長期亂拉,可能會變成一把不怎么樣的琴,所以,對那些特別好的琴,總要說明它曾經由哪位(些)小提琴家使用。所以,我們說小提琴通人性。小提琴的發音很奇怪,你得自己先搞清楚,你到底需要發出什么樣的聲音,你不能只滿足于音量、音準和節奏。如果沒有好的音色,即使音量很大,它也沒有穿透力,聲音會顯得'混濁','澀'和'不透明'。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自己想要的聲音是不是小提琴應該發出的優美的聲音呢?我想,不同的人對什么是美的聲音有不同的感受,小提琴家也是一樣。如同音準問題,有些人天生有很好的音準判斷能力,而有些人不幸沒有這種天生的判斷力,他們誤以為自己發出的音是準的,但實際上卻是不準的,他們要經過專門訓練,才可能解決音準問題。類似的,可能有些人對音色的判斷也會有問題,因此,他們拉小提琴發出的聲音別人聽來不美,但他們自己以為是美的。對音色的判斷能力,或者更準確一些說,對音色的感受,比音準更難訓練,因為,不像音高可以用多少赫茲來定量判斷,沒有一個數據可以作為判斷音色美不美的標準。那么,解決判斷音色問題的唯一辦法可能是多聽那些公認發音特別好的演奏家的演奏,仔細感受和體會,逐步形成自己內在的一種品質。這樣,你會逐步形成一種自己內在的對一種美的聲音的感受和追求,然后,你才有可能通過不斷改進自己的演奏技術,去摸索、尋找和找到那種聲音。這個過程,有些人很快就可以完成,有些人會慢一些,可能還有一些人永遠也體會不到。
一般而言,對優美的聲音的描述總是用'有穿透力'、'清澈透明'等形容詞,要發出這樣的聲音,小提琴演奏有一些基本的技術要點,這對每個人都是一樣。例如手指按弦,一定要有一定的力度將按弦到指板上(泛音除外),抬起來要干脆利索,要有彈性,弓子的接觸點應該根據左手手指的位置進行調整。如果做不到這些,則肯定發不出有穿透力的聲音。我們以后再逐步談這些基本方法。但更多的是必須通過自己摸索找到自己想要的聲音。如果老師對學生說,這個聲音不好聽,要什么什么樣的聲音才對,其實是沒有什么用處的,因為,每一個學生其實都在盡可能發出自己認為好聽的聲音,而且,一般都認為自己發音的方法是正確的。可能最好的辦法是給學生示范,讓學生感受應該發出什么樣的音,同時說明應該用什么方法拉出那樣的聲音。從基本技術角度看,演奏小提琴怎樣才能發出悅耳的聲音。首先,從初學開始,就要牢牢記住,拉小提琴時,身體任何部位,不能有別扭的感覺。所有常見樂器中,只有拉小提琴和中提琴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它與人的基本自然姿勢很不一樣,所以,拉小提琴很容易感到別扭,如果不通過長期專門練習和鍛煉,身體總會有某個部位緊張。在這種緊張的狀態下,不可能拉出優美的聲音。拉琴時,只有自己感到完全舒服,沒有任何別扭,才可能發出美的聲音,而要做到這一點,在演奏過程中,必須時刻注意放松。無論左手還是右手,用力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緊張,要通過有目的的練習,使自己在演奏進行中,能夠抓住很短的樂句中的間隙,放松剛才還在因為發力而緊張的那一小部分肌肉,因而可以有很好的耐力,這一點,也和體育運動很相似。通過這樣的練習,即使一次完整地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仍然可以做到輕松自如。不要以為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曲是一般意義上的解決技術問題的練習曲,僅從技術上看,它并不是最難的。其實,它的每一首都是十分優美的音樂,要將里面的音樂表現的很優美,演奏時能做到輕松自如是必須的。更重要的還是必須形成一種自己內在的對一種美的聲音的感受和追求,然后,你才有可能仔細通過自己的聽覺去判斷,不斷改進自己的演奏技術,摸索、尋找和找到那種你認為是美的發音。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