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教育》周刊:備戰藝考需關注這些變化
無論是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還是北京市教委發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1—2025年)》,分別對藝術教育考核評價、課程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37萬家藝術類培訓相關企業。“雙減”政策發布后,很多學科類培訓機構也紛紛轉型,投身其中。很多家長更是將藝考當作低分上名校的捷徑。據統計,2020年全國藝考生人數117萬人。那么,在新藝考政策出臺,新發展規劃發布的背景下,我們該如何準備藝考?藝術培訓機構的紅利又真的來了嗎?北京晚報《教育》周刊將邀請相關專家、從業人員與各位一起聊一聊。
問題1
新藝考政策出臺帶來的變化是什么?
今年9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逐步提高文化成績要求,扭轉部分高校藝術專業人才選拔“重專業輕文化”傾向;到2024年基本實現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全覆蓋,2024年起,不再跨省設置校考考點;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藝術團不再從高校招生環節選拔,由相關高校從在校生中遴選培養。
對此,中央美術學院附屬實驗學校校長姜源認為,《意見》的出臺有利于規范藝術人才的培養,有利于控制社會不規范的高價速成培訓。同時,為全國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提供了標尺,讓各個院校招生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有據可查、有理可依。此外,《意見》更加重視省級聯考,最大范圍減少了校考,也有利于減少考生和家長的壓力。“當然,隨著文化課在整體成績中占比的增加,藝考生就是文化課分數不高的刻板印象也會得到一定改觀。”
問題2
新規劃發布讓藝術培訓的紅利來了?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中提出,將音樂、美術、舞蹈、戲曲、戲劇和書法等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具備1項藝術愛好。此外,本刊也注意到,“雙減”政策發布后,很多學科類培訓機構也轉型,投身藝術培訓。為此,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藝術培訓的“紅利”來了?
在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剛看來,“雙減”的政策導向是要增強學生在身體、心理方面的能力、素養,藝術教育對學生擁有健康身體、積極心理又有提升、加持作用,所以,可以說“雙減”政策助力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其次,全國很多地方的中考政策中體育的分值都有所增加,可見目前各地已經嘗試通過改變評價的方式來調整體育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比重。下一步,如果藝術教育也被納入到各地中考政策中,勢必也會對相應學科增加比重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此外,國家對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加強監管,也讓原來被相關培訓占據的周末、假期時間空閑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藝術培訓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上述情況固然對從事藝術培訓的社會機構來說是個利好消息,但需要注意的是,‘雙減’政策也對相關機構的管理機制也進一步加強了。比如,‘雙減’政策發布前的藝術培訓機構只需完成工商注冊就可營業。而在‘雙減’政策中,藝術培訓機構的主管部門確定為文旅部門。不僅如此,相關政策對機構的場地要求、資金要求等方面也都做出了規定。因此也可以說,機構在享受利好消息的同時,還需要逐漸完善、優化自身的運營能力、專業水平,以滿足最新政策要求。此外,我們相信以后機構的市場行為會得到更加規范的管理。”成剛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
問題3
藝術培訓機構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
本刊還發現,藝術培訓機構很少能夠形成全國性品牌,其經營規模也不大。
“這主要是由于其學科特點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訴求決定的。”從事多年藝術培訓的華先生(化名)介紹說,國內藝術類考試主要是校考和省級聯考兩種模式,其中,校考是由不同高校根據自身招生情況進行的,考試時間、內容由學校確定。所以,國內從事藝術考試類的培訓機構很難像學科類培訓機構那樣進行統一授課。“其次,藝考培訓的基礎常識、技法是可以統一培訓的,但是每次藝考獲得高分的作品,相比學科類考試更為感性,需要閱卷老師多輪幾次審核,優秀作品的評價方式相對多元。這也是相應機構經營受限的原因之一。”
“雙減”政策中雖然對藝術類培訓機構設置了主管部門,但是對其師資管理方面好像并沒有做出具體規定。
通州區潞河中學金帆書畫院負責人周東嶺表示,相關產業若想得到健康良性發展,相關機構要想做大,一定也要有穩定、專業的師資隊伍。因此,加強藝術類培訓機構資質和教師隊伍的管理十分必要。當然,系統科學的課程設置,和與時俱進的藝術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對于機構怎么才能做得更好?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楊娟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產品好,形成口碑,這是做大的前提;二、管理好,市場宣傳和銷售服務都很到位,這是做大的基礎;三、前景好,符合教育本質或者家長認可度高,這是做大的保障。
問題4
藝考備考期間考生和家長該怎么辦?
據統計,2020年全國藝考生人數117萬人。除了高校擴招的因素外,近年來很多家長借藝考“彎道超車”也是造成考生快速增加的原因之一。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在藝考中脫穎而出,很多家長在備考期間,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培訓。很多藝術培訓機構也會打出“培訓包過”“不過退費”的名義進行招生。
對此,華先生表示,藝術考試包括表演、播音、美術、設計等等很多細分品類。雖然每個細分品類都會對考生的先天條件以及后天的素養進行要求,但是,每個細分品類的側重點卻不盡相同。像美術、設計等更會側重對考生的后天素養。華先生還表示:“家長不要輕信培訓機構以短效速成、保過包過的名義進行招生,那些顯然是培訓機構出于利益驅動編造出來的話術。還需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藝術類考試也屬于國家考試,對于評判標準、評判老師的要求也都非常嚴格,因此,如果有機構打著可以托人的名義進行招生,也請家長注意,切勿上當受騙。”
對于備戰藝考,徐悲鴻中學校長周小林建議考生應該做好以下準備:首先,由于疫情影響,很多考試可能改為線上進行,因此要做好線上參加考試的準備。同時,由于線上考試在準備工作、考試環境等方面都不同于線下,因此應該提前適應線上考試。其次,要時刻關注各個學校招生簡章的變化。這包括學校的招生計劃、培養方向、歷年錄取分數線等。再次,隨著國家對省級聯考的重視,考生還應該多重視省級聯考的變化,加大對文化課的投入力度。不要因為只顧校考,忽視省級聯考,最終與自己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
中央美術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美術部副主任李銳在接受采訪時坦言,藝術作為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首先是需要由興趣來決定的,學生如果不喜歡藝術而將來卻要從事與藝術相關的職業首先就會缺乏熱情,也不會有大的發展,更有可能影響人生的幸福。至于考試升學,不喜歡藝術的學生學習藝術的效率將非常低,考取優質高等藝術院校的可能性會更低。所以在決定是否走藝考這條路的時候,學生和家長都需要慎重考慮。
問題5
應該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徐悲鴻中學從課程、活動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課程方面除了開設素描、色彩、速寫、設計、藝術鑒賞講大師等五門專業必修課外,同時還開設了藝術繪畫類、實用美術類、立體藝術造型類等不同專業方向的校本課程。此外,學校還通過各類比賽展示活動讓學生獲得鍛煉和成長,極大提升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進一步促進了學校的特色發展,提升了美育工作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障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學校在充分開發并利用校內外資源的基礎上,還將學科知識視點與審美視點有機融合,借助多學科交叉的方法,充分發掘美育資源,將文化學科與美術專業有機整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大家關注課程,主動學習,強化了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同時,文化教師也更好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使命,不斷創新教法,創新特色課程,引導學生用繪畫的方式,審美的視角,加強主動建立不同學科間知識的內在聯系,開拓思維,開闊眼界。
在該校美術組主任張群看來,學生藝術素養提升的前提,是考生和家長正確對待藝考以及藝術教育,不應該將其功利化。要讓他們認識到,學習藝術的目的不單純是為了參加藝考,參加藝考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彎道超車”,而是通過學習藝術,讓自己學會求知,學會創造,學會審美,學會做人做事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藝術學習和創作作品還要貼近時代主題、回歸生活、融入社會。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