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簫笛:最先獲國際大獎的中國民間樂器
A colorful day, a wonderful start! 多彩的一天,美好的開始!歡迎收聽“多彩妹擺貴州”。 今天多彩妹帶大家繼續在銅仁欣賞最美的風景,感受最具特色的文化,聆聽最純凈動人的“古簫流韻,玉笛飛聲”。
玉屏簫笛是我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它是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的結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工藝價值。玉屏簫笛,不僅是一種極好的民族樂器,同時也是一件高雅的工藝品,其歷史悠久,馳名中外。
玉屏簫笛用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出產的竹子制成,因此而得名。玉屏簫笛是我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致而著稱,它是玉屏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的結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工藝價值。
玉屏簫笛不僅是一種極好的民族樂器,同時也是一件高雅的工藝品,其歷史悠久,馳名中外。茅臺酒最早揚名世界是因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其實就在這屆博覽會上,貴州還有一樣展品獲得了金質獎章,那就是玉屏簫笛,也是中國最先獲國際大獎的民族民間樂器。
玉屏簫笛也稱“平簫玉笛”,因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龍鳳圖案,又稱“龍簫鳳笛”。據記載,其中的平簫系由明代萬歷年間(1573-1619)的鄭維藩所創,玉笛則始創于清代雍正五年(1727)。平簫玉笛往往被人們當作禮品贈送或收藏,與茅臺酒等一道被列為“貴州三寶”。
據傳,300年前,古時有位自稱“鹿皮大仙”的道人,遠路云游到玉屏,愛上此處水秀山青,竹茂林豐,便停留下來,與當地一位姓鄭的侗族才子結成莫逆之交。道人善音律,每有感懷,便寄興絲竹。可是當地佳竹雖多,卻無簫管。有一天他從山上采來一根竹子,將它制成簫吹奏起來,引起知交的共鳴。不久道人要遠游他鄉,便把制作簫的技藝傳給了這位姓鄭的朋友。從那以后,鄭家就開始自制自銷簫,玉屏便有了簫的生產。
玉屏簫笛制作工藝歷史悠久,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它以生長在玉屏縣境內的一種特有的水竹為原料,經過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個工藝流程,制作工序繁多復雜,且均采用手工制作。從伐竹到制成,簫制作有24道工序,調音笛有38道工序。
最后在簫笛表面刻以詩畫,管身的古銅色彩刻上各種圖案、詩詞更顯得古樸典雅。玉屏簫笛中尤以“龍鳳屏簫”最受歡迎,它是雌雄成對的策管。雄的略粗,雌的稍細。雌雄合奏,好似一對情侶在合唱,是那樣協調和諧,娓娓動聽。
玉屏簫笛在國外可是獲獎無數。1913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獲得銀質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開通而設的太平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1923年,又在巴拿馬獲得金質獎。50年代,周恩來總理將玉屏簫笛作為珍品,贈送來訪的國際友好藝術表演團體。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將玉屏簫笛作為收藏……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