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魚嬉聲歌》 《夢中的母親》 《嬉戲》 、合唱《我們是運河的流水》 《拉德斯基進行曲》 、話劇《王府井》片段、英語劇《彼得與狼》 、課本劇《去年的樹》 、合唱《啊!迷人的維爾姆蘭大地》 ……近日,在以往大腕云集的國家大劇院小劇場的舞臺上,東城區校尉胡同小學、西城區自忠小學的小學生們擔任主角,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舞蹈、話劇、合唱“大串燒” 。
2014年初,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的要求,發揮北京高等學校、社會力量在美育方面的優勢和引領作用,北京市開啟了“高等學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北京市東城區校尉胡同小學和西城區自忠小學正是國家大劇院參加支持、開展美育工作的兩個教學單位。國家大劇院院長陳平表示,通過藝術課程、演出觀摩和藝術實踐活動等形式,歌、樂、舞、劇、戲、書畫全線鋪開,培育孩子們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使孩子們具有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
本次匯報演出中的部分作品選自大劇院的自制劇目,一個個節目被孩子們演繹得活靈活現,讓高雅藝術滴灌孩子們的心田。兩所學校的負責人表示,大劇院參與校尉胡同小學、自忠小學的美育工作,著實讓學生們感受到了藝術的熏陶,讓學生們在興趣中收獲知識與成長。
今年國慶節期間,自忠小學部分學生參與了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方志敏》的演出,給學生排演的老師們表示,像《方志敏》 《長征》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作品以歌劇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記錄著社會歷史進程,寄托著人民的理想,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藝術的強烈感情,而且能夠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劇院美育發展工作寓愛國主義教育于藝術的美感之中,用藝術的方式培養學生心靈深處的愛國主義熱情,在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堅定對祖國的熱愛和信仰。
在舞蹈戲劇班教學中,國家大劇院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理解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舞蹈的理念。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衡強調,學習舞蹈不僅是技能訓練,更重要的是學會欣賞舞蹈,通過舞蹈去感受美、理解美,同時獲得更加健康的身心和全面的成長。校尉胡同小學舞蹈團13位同學參與了國家大劇院自制歌劇《阿依達》中兒童舞蹈的演出,一個多月的訓練,同學們克服生病、期末復習等困難,堅持高強度排練,他們在舞臺上的演出得到了觀眾的好評,此次匯報演出的舞蹈《嬉戲》就是由此改編而成。
“給孩子們排練能感覺到他們非常的純真,雖然基礎還比較薄弱,但是汲取知識的欲望非常強烈,有的孩子甚至能舉一反三,發散性思維問我很多有趣的問題。 ”天津音樂學院指揮教研室主任、國家大劇院美育教育培訓部門教師馬丁在此次匯報演出中為校尉胡同小學和自忠小學兩校的合唱團共同排演了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長征》中合唱選段《紅軍一定會回來》 ,指揮的時候,她的動作很有力量,從她的嘴型可以看出她在默默地陪著孩子一起完成這個節目。
國家大劇院自2014年5月正式參與校尉胡同小學、自忠小學美育發展工作以來的兩年多時間里,經過實踐與探索,逐步形成了以高雅藝術為主要內容、以藝術熏陶為主要方式的特色美育模式,涵蓋了高雅藝術通識教育、藝術教育人才隊伍建設、藝術教育研究與開發等內容。截至2016年年底,大劇院為兩校授課共計超過11000節;組織兩校學生觀摩劇院330余場優質演出,惠及學生超過7萬人次;共策劃開展4次題為“藝術嘉年華——NCPA大課堂”“玩轉大劇院”“2015、 2016暑期高雅藝術實踐活動”的寒暑假實踐活動,數百名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同時,劇院組織瑪莎·葛蘭姆現代舞蹈團、意大利都靈國家劇院、北京交響樂團、中國民族廣播樂團等國內外優秀藝術團體及藝術家走進校園,開展數十次大師課程,與小朋友們一起體驗高雅藝術;兩校部分學生先后4次參與國家大劇院自制劇目《阿依達》 《安德烈·謝尼埃》 《方志敏》及周末音樂會《胡桃夾子》童聲合唱演出;參與5場“高參小”工作匯報演出。此外,劇院還為學生們專門設計了“假面舞會”面具展、“京韻·童心”“童畫歌劇”“樂然紙上”等5期學生課堂美術作品展,以及歌劇主題、戲劇主題和美育工作側記展4次藝術展覽,和藝術觀摩、高雅藝術進校園、冬令營、夏令營、主題藝術周等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基礎教育階段就能夠零距離接觸高雅藝術,從小就學會欣賞美、感受美、認識美,用藝術陶冶情操、鍛煉思維、影響品行、提升素質,給他們一個快樂的藝術的童年。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