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漁舟唱晚 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描繪出漁翁搖船歸家,悠然自得地歌唱著漁歌,很溫馨的江南生活韻味,在其它樂器隨和伴奏,在純凈的簫音中雜以間斷的木魚聲,顯得純樸而真實,漁翁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娓娓動聽的歌聲,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頓時一種江南的漁舟晚歸的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7、回瀾拍岸 進入了全曲的高潮。琵琶用 “ 掃輪 ” 技法奏出強烈的樂聲之后,民樂齊奏,描繪了群舟競歸、浪花飛濺的情景。民樂中各種音色齊響,表現出江面上波瀾起伏的景象,拍打江岸的聲音宛若在耳旁,潑墨重彩的點睛之筆。并以生氣勃勃的音樂不斷模進,將質樸的喜悅精彩完美的展現出來。
8、棹鳴遠瀨 曲子音樂呈反復式遞升,古箏的聲音,如江水的流動,又如歸舟的槳棹劃動水的聲音,古箏的聲音也曲慢而快,表現了波浪層涌和櫓聲由遠漸近的意境。如在月下歸舟搖棹,盡攬月下江色。
9、唉乃歸舟 全曲再一次達到高潮。在古箏和琵琶音的襯托下的樂隊合奏,旋律由慢漸快,由弱漸強,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陣陣,由遠而近的意境。
10、尾聲 簫抒情優美的旋律,吹到最后兩小節,速度漸慢,表現出夜闌人靜,余音裊裊,使人們沉醉于整個樂曲的意境之中。畫面又由近而遠,由局部而全景,情緒慢慢平靜下來。樂隊以零星的箏音,來勾畫江水卷起的余波旋洑,舟遠人聲稀。似乎萬物歸于月夜下的平靜。
全曲是一氣呵成,在演奏中,用琵琶形象的模擬江樓鐘鼓、急浪拍岸之聲;用二胡表現綿邈的思緒與曲終人不見的淡遠之情;用古箏著重模擬流波之聲;用洞簫表現舟子唱漁歌時的悠揚聲音;鐘聲傳出靜謐的氣氛;鼓音又增加了暮色江上的氣勢。諸種樂器表現著同一主題,使樂曲美妙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