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關于《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后人入于琴。”“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云爾。”(明《伯牙心法》)從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來才改編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難以定論)。
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于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結構上采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1972年王建中改編成鋼琴曲,音調取自此曲,表現的主題則是毛澤東詞《詠梅》。
《醉漁唱晚》
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醉漁唱晚》是唐詩人皮日休和陸龜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繪了漁翁豪放不羈的醉態,素材精煉,結構緊嚴,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目前流行的譜本傳自張孔山。
醉漁唱晚:古琴曲。據明刊本《西麓堂琴統》(1549)所載《醉漁唱晚》解題:“陸魯望與皮襲美泛舟松江,見漁父醉歌遂寫此曲。西塞山前,桃花流水,其興致恐不相上下也。”
明刊本《太音補遺》(1557)中《醉漁唱晚》一曲解題:“此曲蓋本張仲宗詩云:‘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曉;醉眼冷看朝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閑煩惱。’”
清刊本《誠一堂琴譜》(1705)在《醉漁唱晚》的后記中曰:“奇音妙趣,描寫醉態,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古琴曲集》第一集中說:“曲譜最早見于《西麓堂琴統》,該書說:唐代詩人皮蟲休、陸龜蒙泛舟松江,聽漁人醉歌而作此曲。目前流行的此曲,據說傳自張孔山。音樂利用分節奏、滑音指法和音型的重復來表現豪放不羈的醉態。其中有著表現放聲高歌的音調和類似搖櫓聲的音調。
由上可知,此曲為陸龜蒙、皮日休所作,描述的是漁翁豪放不羈和放聲高歌的醉態,表現了皮、陸的借醉論政,以醉泄憤的情緒。全曲素材精煉,結構緊嚴,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