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第三十四交響曲》 ,C大調,K338,作于1780年,1781年4月3日在維也納科倫特納托爾劇場首演,呈獻給費爾斯登堡侯爵,共4個樂章:
1.活撥的快板,C大調,奏鳴曲式。直接由合奏表現第一主題,進行曲式的旋律后,轉成小調,弦樂提升音階兩次。弦樂與低音管展現優美的第二主題,這個旋律后半部具有輕快的切分音旋律。它在八度音程下,加入第二小提琴予以反復,以G大調屬音結束后,在兩支雙簧管引導下,由第一小提琴單獨演奏新旋律。在附有小提琴顫音的音型引導下進入發展部,弦樂五部C小調齊奏,低音域音域音型由管樂器奏出和弦,轉成降A大調而結束發展部。第一主題以強有力姿態進入再現部,最后是強有力的結終部。
2.確切的行板,F大調,單由弦樂表現。中提琴分為兩部,先小提琴演奏柔和的主題,它的反復使樂曲漸漸發展,斷奏音型成統治地位。第二主題由第一小提琴表現,第二小提琴擔任優美的伴奏。緊接著兩個主題一一復現,終結部以第一主題為材料。
3.小步舞曲,C大調。本來此曲無此小步舞曲樂章,在莫扎恃的手稿中,第一樂章后為14節的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然后是確切的行板,這個樂章為原來14小節抹掉后加入的K406,在這個重加進的樂章中又加進兩支長笛。小步舞曲主題先以弱奏始,第一段反復,第二段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長笛承擔、然后是第一段音型再現、反復。中間部同樣是C大調,第一段以雙簧管為主,長笛用三連音重復;第二段以長笛為主,反復主部。
4.活潑的快板,C大調,原來的第三樂章,奏鳴曲式,急速的塔蘭特拉舞曲風格。第一主題構成動勢,屬和弦告一段落后,第二主題比第一主題更優雅地出現。雙簧管以三度二重奏柔美的樂句,然后以強和弦結束呈示部。這個呈示部反復,發展部極短,雙簧管二重奏之后再導出再現部,最后是短小的終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