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時的郭祥義
郭祥義是個很有運氣的人。作為一個平凡高中生的他竟然在開封劇場看到了司徒華城及魏啟賢兩位老師的演出,并喚醒了他心靈深處沉睡的音樂精靈。這只精靈一旦醒過來,便帶著郭祥義向真正的音樂殿堂飛去……
自從那一天之后,郭祥義就開始癡迷上了音樂,并四處找歌本打算自學唱歌。當時中小學生的音樂教育非常簡單,老師只教同學們認認樂譜,教唱幾首歌。更專業的東西很少接觸到。自學的路非常艱難,充滿了磕磕絆絆,但是他將在體育訓練中的熱情用到了自學中,郭祥義便越來越癡迷,沒有人教他,也沒有人指點他,他只是用從音樂課上學到的有限知識自己研究著識譜,自己哼唱。可想而知,郭祥義雖然認識譜子,但對于各種音樂符號卻是完全陌生的,因此還鬧出了不少笑話。郭祥義在歌唱上的熱情很快引起了音樂老師馮瑞芝的注意。馮老師發現這個孩子在音樂課上很認真,即使是課余時間,郭祥義也是如饑似渴地學習,便產生了愛才之心。于是,馮老師開始刻意地培養郭祥義,教他樂理常識,教他唱歌,教會了他很多很多的基礎知識。正是這位普通的中學音樂老師的潛心栽培,為郭祥義的音樂啟蒙鋪就了一條通向音樂殿堂的起始之路。
郭祥義和舞蹈家戴愛蓮在一起
當時,學校的生活非常單調,設備也非常原始,每個教室里都有個小喇叭,正是這樣一個個小小的喇叭,承擔著全校師生們的互動重任,如:公布學校通知,全校開會,教學生們唱歌等等。每天早自習之前的十分鐘小喇叭要教全校的同學們唱歌,那時,學校里會唱歌懂點音樂的學生很少,郭祥義也就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脫穎而出。于是馮老師自然而然地推薦郭祥義去小喇叭擔任這份工作。郭祥義一聽就很擔心,說:“我哪行啊!”老師鼓勵他說:“你行,你一定行。”于是,郭祥義在馮老師的鼓勵下擔當起了小喇叭教同學們唱歌的工作。從此后的每天早晨,郭祥義就在小喇叭里教全校的學生唱歌,他唱一句,同學們跟著唱一句。當時的郭祥義在學校里也就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學生,自己也對唱歌越來越熱愛。
1974年在中央樂團演出劇照
雖然,對于這樣的榮耀,郭祥義自己也感覺到很自豪,唱歌他也很熱愛,但是對于當時的他來說,他還是僅僅把唱歌當作是一個業余愛好,而不是終身奮斗的目標。他覺得,唱歌不能當作一個理想而存在。自從成為體育健將的夢想破滅后,他很快又有了新的理想——他和當時的很多孩子一樣,夢想成為一名飛行員翱翔在祖國的藍天上。他有了新的目標之后,除了學唱歌之外,他仍是努力學習,努力鍛煉身體,希望有一天能實現理想,成為一名飛行員。后來,他的確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機遇——空軍某軍校來學校特招空軍。郭祥義與同學們都非常激動,踴躍報了名。因為郭祥義平時的努力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無論是學習,還是身體素質,甚至是視力都沒有問題。經過幾輪淘汰,只剩下三名學生,郭祥義就是其中之一,再經過幾輪淘汰,便只剩下郭祥義一個人。滿以為郭祥義一定會飛翔自己夢寐以求的藍天,但是天有不測風云,郭祥義的夢想再次破滅了,因為郭祥義在體檢中查出有沙眼而被刷了下來。這樣的打擊對于少年時期的郭祥義來說,是非常巨大的。他想不明白,為什么有沙眼就當不了飛行員,為什么自己的夢想會一而再地破滅。但是現實是殘酷的,來招生的同志也非常惋惜,郭祥義也只能與夢想再次擦肩而過。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他經歷了很痛苦的自我安慰與自我激勵,也經歷了心靈的蛻變,再次恢復到學習中來。但是此刻的郭祥義還是沒想過要把唱歌當成專業,他只想好好學習,做一個普通的人。 (記者 狐貍 編輯 閆景真)
相關鏈接
點擊進入 視頻訪談